推广 热搜:

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

   日期:2024-03-17     来源:www.huibianfa.com    浏览:503    
文章简介: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考试试题(上海生命科学卷)1、选择题1.由细胞形态判断,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 2.假如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法,那样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法的是①核酸    ②多肽  ③淀粉A.①②  ...

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

生物考试试题(上海生命科学卷)

1、选择题

1.由细胞形态判断,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

 

2.假如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法,那样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法的是

①核酸    ②多肽  ③淀粉

A.①②   B.②③    C.①③    D.①②③

3.下列食物营养价值与鉴别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,错误的是

    A.淀粉:碘液,蓝紫色        B.还原糖:班氏试剂,红黄色

    C.脂肪:苏丹III染液,橘红色D.蛋白质:双缩脲试剂,黄绿色

4.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,与图中箭头所指“小点”结构形成有关的是

   A.核仁  B.中心体  C.叶绿体     D.溶酶体

5.微生物的多种多样,下列微生物中是原核生物的是

  ①黏菌  ②酵母菌  ⑨蓝细菌  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

   A.①②③    B.②③④   c.③④⑤    D.①④⑤

6.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,致使

   A.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 B.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

C.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.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

7.在细胞中,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含

   A.复制和转录   B.翻译和转录   C.复制和翻译  D.翻译和逆转录

8.图4为细胞内染色体状况示意图。这种染色体状况表示已发生

   A.染色体易位   B.基因重组c.染色体倒位 D.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

9·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,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备

   A.热稳定性   B.催化高效性  C.催化特异性   D.可反复用性

10.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

    ①乳酸    ②乙醇    ③氨基酸  ④脂肪酸

   A·①②③    B.①②④    C.①③④    D.②③④

11·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。这项实验获得成功是什么原因之一是噬菌体

   A.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   B.只将它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

   C·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   D.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

12.图5为果实成长过程中细胞呼吸变化的示意图。据图剖析,正确的是

  A.I阶段,同化用途小于异化用途  

B.II阶段,同化用途等于异化用途

  C.III阶段,同化用途加剧致使果实变甜  

D.IV阶段,异化用途加剧致使果实含水量增加

13·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,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    瘤细胞克隆群,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

    A·能辨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   B.只辨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

    C·能辨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   D.只辨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

14·在一个成员血型各不相同的家庭中,老婆是a血型,她的红细胞能被老公和儿子的血

清凝集,则老公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是

    A.B型,IBIB。    B.B型,IBi    C.AB型,i人工智能B    D.O型,ii

15·相对真细菌而言,古细菌对某些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,缘由是古细菌

   ①总是生活在极端条件下        ②转录不受利福平抑制

   ③细胞壁合成不受青霉素干扰    ④某些菌种的蛋白质耐高温

  A.①②    B.②③    C.①②③    D.②③④

16.成人体内绝大部分处于分化终端的各种细胞

  A.遗传信息相同    B.基因表达相同  C.mRNA类型相同    D.蛋白质类型相同

17.图6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离别实验中纸层析的

结果,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

    A.红色    B.黄色

    C.绿色    D.紫色

18.在察看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永久装片时,某同学在低倍镜下察看到了带有横纹的巨大染色体,下列说法错误的是

    A.染色体上的横纹是基因的所在地

    B.若一般体细胞DNA含量为2C,则装片上的唾液腺细胞DNA含量高于2C

    C.若视线中有明显的异物,可移动载玻片或转动目镜以判断异物在什么地方

    D.若在视线左边有一横纹较为明确的区段,应将载玻片左移使之坐落于视线中央

19.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,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,其中是特异性免疫的是

    A.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

    B.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

    c.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

    D.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,中和其毒性

20.图7代表人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

A.过程②发生于线粒体内

B.过程②产生的.ATP多于过程①

C.若x代表糖类,则Y代表C02和H20

D.若X代表氨基酸,则Y代表C02、H20和尿素

21.下图代表肯定地区中不同物种的分布情况,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

 

22.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,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,这是由于动    物细胞

    A.没细胞壁,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锐

    B.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

    C.没成熟大液泡,渗透压调节能力差

    D.成长缓慢,各成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需要不同

23.图8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。X、Y、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,叙述错误的是

A.若饮食过咸,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.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

C.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致使x的pH减少D.X、Y、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靠于神经调节

24.Ca2+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,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,释放神经递质。若瞬间    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+的通透性,将引起的效应是

    A.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   B.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开心

    C.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   D.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

25.图9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。

   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

A.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   

B.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

C.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   D.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

26.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/a、B/b、C/c-控制。A、B和C决定红色,每一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,口、易和c决定白色。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。Fl的自交后代中,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

    A.1/64    B.6/64    C.15/64    D.20/64

27.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

    能使心跳变缓,有人做了如图

    10所示的实验,本实验提示

    A.电流通过神经传导

    B.神经与心肌缩短没关联

    C.神经通过放电使心跳变慢

D.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

28.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要紧有哪些用途。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

  述错误的是

  A.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

  B.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有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

  C.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

  D.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

29.蜗牛的有条纹对无条纹为显性。在一个区域的蜗牛种群内,有条纹个体占55%,无条纹个体占15%,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,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

    A.30%,2l%    B.30%,42%    C.70%,2l%    D.70%,42%

30.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/a、B/b控制,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ll    所示,除此之外,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用途。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,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率是

A.白:粉:红,3:10:3

B.白:粉:红,3:12:1

C.白:粉:红,4:9:3

D.白:粉:红,6:9:1

 

 

 

二.综合题

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。

    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,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成长素与棉纤维成长状

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。

31.在研究中发现,成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,缺氧会紧急妨碍这一过程,

这说明成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法是________。

32.图12所示棉花植株①、②、③三个部位中,成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_______,成长素

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。

 

33.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,无纤维棉花、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

珠表皮细胞中成长素的含量,结果如图13。从图中信息可知,成长素与棉纤维成长情况的关系是___________。

34.研究者用成长素类似物处置细胞,得到结果如表1,据此剖析成长素类似物用途于植

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_。

 

(二)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。从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,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。

35.现在全球已有。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种类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。所谓“生物种类”是指________。

  A.品种多样性    B.物种多样性  C.遗传多样性    D.生态系统多样性

36.抗药性杂草生物种类数目的增加,最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。

  A.气候变化    B.化肥用  c.耕作手段变化    D.除草剂用

37.研究证实,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。从种群水平

剖析,这是由于____________。

  A.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   B.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

  C.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   D.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进步

38.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种类来讲,对除草剂敏锐的为敏锐性生物种类,那样在原来没

有除草剂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,抗药性生物种类个体数目与敏锐性生物种类个体数

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。

    A.无敏锐性个体    B.抗药性个体多于敏锐性个体

    C.无抗药性个体    D.敏锐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

39.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紧急威胁。下述几种方案中,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

生的是________。

    A.机械除草   B.除草剂交替用   C.人工除草    D.提升除草剂用频率

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。

表2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

 

40.在图14中绘出该  种细胞的细胞周期

  曲线图并注明各期名字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。

    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实用性。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

温淀粉酶的嗜热菌,其筛选过程如图15所示。

 

44.①过程称为_______,②过程是为了__________。

45.Ⅰ号培养基称为——;该培养基中除去加入淀粉外,还需加入另一种要紧的营养价值_____。    A.琼脂    B.葡萄糖    C.硝酸铵    D.碳酸氢钠

46.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使用高压灭菌,其中“高压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。

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,需对该酶的最好温度范围进行测定。图16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。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,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,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,即图16中的曲线②。

 

47.依据图中的数据,判断该酶用的最好温度范围是______。

    A.40℃一50℃    B.50℃一60℃    C.60℃一70℃    D.70℃-80℃

48.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。

A.该酶只能在最好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   

B.曲线②35℃数据点是在80℃时测得的

    C.曲线①表明80℃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

D.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℃之后急剧降低

 

回答下列有关光合用途的问题。

    表3为某地夏天晴朗的某天,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

率测定值。图17表示玉米CO2同化渠道。玉米叶肉细胞

中有一种酶,通过系列反应将CO2 “泵”入维管束鞘细胞,

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02,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。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“CO2泵”。而花生缺少类似的“CO2泵”。

49·11:00时,光照增强,温度过高,叶片气孔开度降低,作为光合材料之一的________降低,致使花生光合用途速率明显降低;而此时玉米光合用途速率反而有所升高,缘由是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 

50.假如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“C02泵’’的活性减少,则在短期内,维

    管束鞘细胞中ATP的含量变化呈____趋势,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。

51.与11:00时相比,17:00时,玉米光合用途速率的限制原因是____________。

52.假设用表中11:00对应的光照强度连续照射两种作物10分钟,则玉米积累的葡萄糖总量比花生多________mg/m2。

53.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+,H+刚开始源自物质_____________。

54.NH4+能增加类囊体膜对H+的通透性,从而消除类囊体膜两侧的H+浓度差。若将NH4+    注入叶绿体基质,下列过程中会被抑制的是_____________。

    A.电子传递     B.ATP的合成   C.NADPH的合成   D.光能的吸收

 

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。

55.如图18所示,若用两种辨别切割序列完全不一样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    目的基因,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上相应的E—F地区 ,那样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___________。

    A.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       B.能被E但不可以被F切开

    C.既不可以被E也不可以被F切开    D.能被F但不可以被E切开

 

 

 

 

56.已知在质粒pZHZl中,限制酶G切割位点距限制酶E切割位点0.8kb,限制酶H切割

位点距限制酶F切割位点O.5kb。若分别用限制酶G和H酶切两份重组质粒pZHZ2样 品,据表4所列酶切结果判断目的基因的大小为——kb;并将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G和H切割位点标注在图19中。

 

57.若想在山羊的乳汁中收成上述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,则需将重组质粒pZHZ2导入至山

    羊的______细胞中。若pZHZ2进入细胞后插入在一条染色体DNA上,那样获得转基

    因纯合子山羊的方法是__________。

58.上述目的基因模板链中的。TGA序列对应一个密码子,翻译时辨别该密码子的tRNA上

    相应的碱基序列是________。一般而言,一个核糖体可同时容纳________分子的tRNA。

59.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目的基因转录产物内部结构的是___________。

    TSS:转录起始位点,TTS:转录终止位点,STC:起始密码子,SPC:终止密码子

 

 

剖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,回答问题。

图20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,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连锁,且II-7没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,III—10同时患有甲病.口)和乙病(B-b)。

 

60·甲病的遗传方法是________。仅考虑甲病,III一9的基因型是________,A和a的传递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。

61.III-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。

62·若同时考虑甲、乙两病,III-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。下图中,染色体上的横线分别代

表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地方,在III-10的精子形成过程中,若仅考虑染色体行为,可能出现的细胞种类有__________。

 

63·已知II-3和II-4生出与III-10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2.5%,则他们生出与III-8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。

 

回答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。  图2l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法的示意图。

 

64.在A、B、C三图中,靶细胞对信息的同意具备一样的结构基础,即_______,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,因其具备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备特异性。

65.A、B、C三种方法中,能表示脂肪细胞同意胰高血糖素的是________;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____________;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有哪些用途而致使肌肉松    弛,其中神经递质用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;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缩短加速,其中信息传递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。

    人类与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,每一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,每一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、甜、苦、成、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,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。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,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辨别并结合后,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,离子的跨膜流动致使膜电位的改变,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,最后产生味觉。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T1R2,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。

66.据上所述,每一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________: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

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首要条件条件是___________。

67.据上所述,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“甜”的爱好感,适当的做法是__________。

    A.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

    B.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

    C.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

    D.将辨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

 

剖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,回答问题。

   为了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不是与水分吸收同步,特设计如下实验:通过光照控制大麦叶片的蒸腾用途,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。

 

【探究假设】植物根系等比率吸收矿质和水分。

【实验设计】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5。

 

 

68.表5中,假如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,测试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2+浓度,那样x2应为_______,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可借用于__________测得。

69.表5中的实验数据应按_________方法处置方可初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。

    A.比较z1:Z3和Z2:z4两个比值    B.比较z1+Z2和Z3+Z4两个加和

    c.比较z1一z3和Z2一Z4两个差值  D.比较Z1×z2和Z3×Z4两个乘积

70.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常见适用性,表5中的Y3至Yn应为_________。

7 1.实验条件x l的光照既有光能原因又有热能原因,为区别两者,增设一实验条件x3___。

    A.将II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     B.在II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

    C.在光源与II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D.将II号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

72.在本探究中,测试变量Y2的初始浓度不适合过高,不然_________。

【探究结论】植物根系以不等比率的方法吸收矿质和水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全国各版本各学科考试试题联系,欢迎联系公众号:ygjjcom  微信: s49626 
www.ygjj.com

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